數藏故事丨古代“連環畫”,看美人背后的大唐風韻

13位妃嬪宮女,頭挽高髻、細目圓面、長裙曳地,《揮扇仕女圖》通過5個段落“執扇慵坐、解囊抽琴、對鏡理妝、繡案做工、揮扇閑憩”描繪了唐朝妃嬪和宮女的形象。讓我們一同走進這幅古代“連環畫”,一窺大唐的別樣風情。
且看第一幕《執扇慵坐》,一位頭戴玉蓮冠的貴婦,慵懶地坐在靠背椅里,手執團扇。其右邊一位紫袍束帶的女官正在為她扇著扇子,左側兩位仕女一位執瓶、一位捧盆。
目光跟隨畫卷來到第二幕《解囊抽琴》,只見一位女子抱琴,另一位仕女正幫忙解開琴囊。
第三幕《對鏡理妝》生動描繪了一位身著紅衣的人手持鏡子,而一位貴婦正在對鏡梳妝。
第四幕《繡案做工》中幾位宮女對坐刺繡,其中一位斜倚繡床,手托下巴,姿容倦怠。
畫面隨后進入尾聲,第五幕《揮扇閑憩》中一位貴婦手執搖扇,另一位倚靠樹邊,二人愁眉相望。
這幅《揮扇仕女圖》以橫向排列的形式展示了人物的各種活動,從不同側面刻畫人物,畫面結構井然,賦色柔麗多姿。唐朝以豐腴為美,講究珠圓玉潤,中唐時期的仕女畫流行把人物畫得圓潤些,呈現在畫上的身體線條,大多流暢柔美,而在《揮扇仕女圖》這幅畫中,畫家用線簡潔,充滿方折感,如倚坐的貴婦和圍繡的宮女,描繪肩部時采用直角和鈍角來表現,在同時期的絹畫中比較少見。畫家善用“琴弦描”,線條多平直挺闊,形如琴弦。這種方法所繪制的長線條圓潤流暢,短線條簡勁有力,富有節奏感。依據線條的轉折變化,精心暈染上艷麗而柔和的顏色,即使是同一件紅色石榴裙,也有著深淺不同的層次變化,將仕女服飾的質感及紋飾表現得細膩逼真。
揮扇仕女圖靈境·人民藝術館以《揮扇仕女圖》為原型,分別制作成《執扇慵坐》《解囊抽琴》《對鏡理妝》《繡案做工》《揮扇閑憩》5款高清數字作品,各發行100份,每份定價68元,集齊5款可免費獲贈《揮扇仕女圖》數字作品1張(無獨立編號);此外,推出擁有獨立編號的《揮扇仕女圖》數字作品及原畫尺寸的仿制畫,限量發行100份,每份定價1999元。目前,“猗蘭清畫”揮扇仕女圖數字作品正在熱賣中,用戶可通過“靈境人民藝術館”微信公眾號菜單“藏品專區”進行購買。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